股票配资策略
位于胡家夼村的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。李季摄
天刚蒙蒙亮,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胡家夼村党支部书记胡辉就出了门。他来到村里延安街尽头的一座老宅,缓步走了进去。
每隔几天就要过来一趟,看看屋内陈设、扫扫地上的灰尘,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十多年。
石板墙、红瓦顶、粗木梁,鸟鸣和蝉噪混着阳光透过门前茂密的树木传来。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胶东民居共南北两个院落,都有东、西厢房,呈四合院布局。虽然换上了新瓦,但建筑主体未变,保存完好。它是乡亲们的“敬义堂”,同时还有一个特殊身份——福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。
现存旧址占地约300平方米,完整保留情报传递通道、战时办公场所等遗迹,诉说着当年艰苦卓绝的红色往事。特别是临街南院的一间房里,展示着情报传递工具复制品。一个表面摆着香烟、内里设有暗格的老货柜更是藏着诸多秘密:1940年夏天,当“三合兴”杂货铺的招牌在胡家夼村村口挂起时,谁也想不到这个售卖香烟、油盐、花生的铺子,会成为连接中共北海地委与胶东区委的关键节点。
1940年4月,北海地委任命丁宗岳(化名“铁丁”)为福山县委书记。鉴于县城敌人势力强大,不利于开展革命工作,丁宗岳将目光投向了狮子山东麓的胡家夼村。这个群山环抱的村落不仅地势隐蔽,更有着坚实的革命基础——早在1939年,该村的胡克熙(后改名胡铁生,著名书法篆刻家,八路军杰出艺术家)和其堂弟胡克煦就已在此发展中共党员,建立起福山较早的农村党组织之一——胡家夼党支部。
1940年,中共福山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迁至胡家夼。胡克煦回到胡家夼,找到父亲胡文楷和堂叔胡文格(胡铁生的父亲),将两家一南一北紧挨着的老宅作为秘密驻地。
当时福山县城被日伪占领,非常时期的地下工作,保持县委委员之间、县委与北海地委等上级之间的联系畅通至关重要。党员胡克元、胡文楫等人担负起地下交通员的重任,经常外出送情报。由于胡文格家南屋是临街的客房,国民党陈昱部的军政人员也经常来此,甚至有几次双方人员就住在同一个院子里。虽然在革命群众保护下,地下交通员们从未暴露,但情报传递工作十分艰难。
有人提议,以杂货铺作为掩护,把联络站设在陈昱部“动委会”临时办公点的同一院落内,达到隐蔽效果。这一提议得到一致认可。
杂货铺名为“三合兴”,胡修连负责全面工作,胡克元以伙计身份打理铺子,胡克燕负责警戒和应急联络。卖卖酱油、食盐、香烟等,成为党员们秘密传递情报和文件、接应过往人员、发展进步青年入党的最佳掩饰。精妙的还有铺子与后院的布局:前店迎客,后屋通过夹道与胡文格家连通,两道院墙间的窄缝里,放上一块木板就可变成通道。一个情报枢纽就这么诞生了——
巧妙获取情报。日伪军常光顾杂货铺买烟饮酒,地下党员借机攀谈,套取其调动、扫荡计划等情报。敌人无论如何也没想到,身后货架的暗格里藏着送往北海地委的情报。
隐蔽传递信息。情报多藏于货物包装夹层中,通过乔装成顾客的地下党员取货夹带完成交接。这是“三合兴”最常用的情报传递方式。胡辉说:“听老人们讲,那时候的烟盒、花生筐子都是‘情报箱’。最危险的一次,交通员将敌军扫荡计划塞进烟盒里,迅速掀开柜台下的暗格,愣是从陈昱部哨兵眼皮底下把情报送了出去。”
助力磁东抗日根据地开辟。1942年磁东抗日根据地开辟过程中,“三合兴”杂货铺作为后方联络站,为新区建政工作提供了支持。其中,胡文格的女儿胡菊芳(化名“李东”)是县委领导人之间联系的地下小交通员。经过革命锤炼的她,后来成长为磁东根据地肖家夼一带的妇救会长。
1941年3月,许世友领导的胶东反投降战役,打红了胶东半边天。福山县委、县政府乘机发布告示,宣布抗日民主政府公开驻地设在胡家夼村。它是福山县委秘密驻扎时间最长的一个村庄。
其间,“三合兴”像一枚坚韧的钢钉扎在敌占区边缘,两条交通线从这里延伸:一条经邹家房通至北海地委(当时在蓬莱),一条过兴隆山学校达抗大胶东分校(当时在栖霞),然后转到胶东区委。南来北往的地下党员们在“三合兴”落脚,各方消息在“三合兴”集散。暗格里的秘密,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,却以家族血缘为纽带、以商铺为据点、以贩卖香烟为掩护,为胶东抗战胜利筑起了隐形的信息长城。
暗格已随岁月尘封,但那些藏在烟盒里的勇气和智慧,早已化作狮子山不朽的烽火。
暗格里藏着的不是秘密,是中国人不做亡国奴的信念。从救亡图存到民族复兴股票配资策略,历史使命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,但爱国的情怀不会过时,抗争的意义不会削弱,奋斗的力量不会衰退。
益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